2016/07/10 製片人培育計畫專題講座:一人分飾兩角:如何同時扮演導演與製片

[ 更新时间:2016-07-31 ]

製片人基礎培訓課程

International Producer Basic Classes

 

 

 

2016/7/10製片人培育計畫專題講座:一人分飾兩角:如何同時扮演導演與製片講師|賀照緹

 

é 賀照緹導演說,這是她接過最難講的演講題目了,以身為台灣導演且多半也身兼製片的經驗,接地氣的傳授後進們「一人分飾二角:如何同時扮演導演與製片」。   

 

製片人培育計畫的第三場講座邀請到的是賀照緹導演,和前兩場講師Leo、馮都擁有的國際製作經驗相比,導演自嘲是比較土的在地紀錄片製片人與導演,而這次演講想談的主要是團隊內,當這兩個角色同時放在自己身上時,該如何把事情做好。

 

導演從自身背景經驗講起,不論是寫評論還是當製片都要學會問「對的問題」、「重要的問題」。長期的理性分析工作使得自己學習影像的歷程和多數充滿感性的導演相反,後來開始思考究竟是什麼原因,才必須要同時擔任導演與製片。導演認為,主要是台灣的大環境,還有經費不夠。規劃預算和實際拿到的資金往往是兩回事,沒有辦法再去請一位製片來幫忙,所以很多時候是沒有選擇的。

 

首先導演就「人格特質」和「與作品的關係」來討論一個人適不適合同時擔任二個角色。若是執念非常強的,請朋友看粗剪給意見時會一直辯解,你必須要有一個製片;相反的,若習慣跟自己對話,能夠跳脫軀殼去看自己的處境,在聽意見時會先記錄下來慢慢過濾吸收,那麼你可能很適合身兼二職。

 

了解自己,導演認為非常重要,除了知道自己作品要承載的東西,還要找以前的作品思考“當時”執著的原因是什麼,再用現在的眼光試想,現在的自己會怎麼拍。當跟一個作品有時空的距離時,往往會有一個很嶄新的視野,這就是現在的作品所需要的。然而自己拍攝自己剪輯的導演,常常在後期階段陷入許多剪輯盲點,導演建議這時候應該找剪輯顧問與製片顧問一同討論幫忙。

 

接下來談到工作方法,分別就前製期、製作中跟後期剪輯來討論,其中每個時期都需要面對主角、主題、故事線。拍攝前必須用製片的角色跟導演討論這些問題,片子的主角是誰,在渴望什麼?為什麼觀眾要看他的故事?有哪些普同性的經驗?這是一個關於什麼的故事,能不能用一句話講清楚?你要對這個世界問一個什麼問題?故事主角碰到哪些阻礙和困難?前製期列預算的時候,導演強調理想預算是多少應該勇於列出來告訴投資者,並且告誡絕對不要為了拍片去借貸。

 

拍攝期的部分,導演先列出幾點提醒:不要因為焦慮而拼命拍;謹慎做好財務規劃,一定要記帳;想清楚怎麼拍,再出機。隨著拍攝,可能角色會越來越多,要怎麼去選擇?主角們會發生哪些變化,會激發出怎麼樣的火花?導演並不建議一部片有兩個以上的主角,觀眾可能記不起來,也容易迷失。然而拍紀錄片的變數很大,常常在現場會被很多事情干擾,無法專注創作,為此導演認為要很誠實的傾聽內心的渴望。儘管開始拍攝了,還是要不斷詢問主題是什麼。導演用以手指月為喻,紀錄片不只是呈現人物的狀態,而是利用主角、故事、聲音、影像去指出這部片背後要談的大背景,點出要談的最深刻的意義。長期拍攝下來會有很多素材,要怎麼去安排故事線,導演建議可以把已經拍到的場次寫在便利貼上,貼在牆上看場景間有什麼關聯性、哪條故事線需要追下去、哪條要放棄,開始擬剪接大綱,看還有什麼是需要補拍的。另外為避免自己的故事線不會無盡發散,要不斷追問自己兩個問題:最後一場是什麼?最後一個鏡頭是什麼?

 

便利貼解構的方式能繼續沿用到剪輯階段,在這邊照緹導演再次強調,最好能夠請一個剪接師來幫忙,不要自己剪,並推薦大家多和前輩合作討論,或是參加剪輯工作坊,都能夠激盪出不一樣的想法。

 

導演也分享自己製片兼導演的生活,建議大家多閱覽新聞,從中搜集議題資料、靠聽音樂培養自己了解情緒的深度、看表演、展覽,發掘其中的情感情緒和結構故事。除了藝術方面的刺激外,運動也十分重要,不僅可以鍛鍊體力也能培養蹲點的耐力。而避免一直在家獨處構思想法,得逼自己出門與人群接觸,可以到人多的地方,觀察他人行為、聽環境聲音。雖然拍攝進行時,可能會一直處於忙碌的狀態,還是要給自己固定休假的時間。談到發薪水給自己時,導演表示在台灣這個部分很困難,但她建議若有申請到補助,可以至少先留十分之一給自己當作薪水。當拍攝陷入瓶頸或感到迷惘焦慮,最好去做一些和拍片無關的事去放鬆,當志工、旅行、打坐都好,也要多看別人的作品。此外仍要一直追問:然後呢?對影片內容、形式、風格、跟觀眾的關聯和對自己的追問,都可以多去嘗試。

 

講座最後導演認為,目前台灣紀錄片環境正處在一個很重要的轉折點。大家在身兼導演製片兩者的同時,也許會發現到自己比較適合當製片,進而在製片人缺乏的狀態下,發展另一種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