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10 製片人培育計畫專題講座:紀錄片的國際行銷以及全球經銷

[ 更新时间:2016-07-31 ]

製片人基礎培訓課程

International Producer Basic Classes

 

 

2016/7/10

 

製片人培育計畫專題講座:紀錄片的國際行銷以及全球經銷

講師 江松長S. Leo Chiang

 

é江松長(Leo)正透過帶入自己的作品,從實務的經驗來談「紀錄片的國際行銷與發行」。

 

製片人培育計畫基礎培訓課在七月舉行為其兩天的課程。第一場講座邀請到資深紀錄片工作者江松長(Leo)跟大家分享要如何在國際上行銷紀錄片,並通過其最新的作品作為案例討論。

 

提到行銷的三個目的,Leo認為身為製片人得把自己想成一個生意人,而非為藝術犧牲的創作者,因此行銷第一是為了賺錢。然而三個目的其實是環環相扣的,有了前面的盈利,才有機會開始下個計畫的田野資料搜集工作,也就是未來的發展。第三點是社會影響力,透過行銷能讓更多人看到片子,並期待能造成某種影響和改變。

 

一般傳統的行銷途徑有五種,首先聯想到的是電影節。製片人必須非常有策略的去投影展。一般電影節最大的像亞洲這邊是釜山影展,西方的日舞影展、IDFA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影展、柏林影展,多倫多影展等,大部分的人會視入圍這幾個重要影展為首要目的。很多其他小的電影節選片人也會在這些影展中挑片,因此能在大影展放映,也暗示了這個片子之後能夠在一連串不同電影節巡迴播映的機會。

 

Leo接著說了一個關於影展的秘辛。可能做過影展的人都知道,每年報名件數非常多,由於工作人員人手和時間不足,大部分的影片不會被檢視。諷刺的是,報名電影節通常是要付費的,但他們卻是入選機會最小的一群。因為紀錄片圈子不大,Leo建議製片人平時應該與電影節的策展人或選片人建立良好關係,或是不透過報名平台,直接寫e-mail向主辦單位毛遂自薦,可能可以藉此省去一筆費用。Leo也分享一個大家比較陌生的跳過報名程序的模式,美國有一個公司叫The Film Collaborative每年代理約十部片,並代表它們跟電影節談放映談行銷,也因為做久了認識一些影展的製作人,他們相信老闆的品味,會願意簽約放映他代表的片子。此外對於多數大型影展而言,影片是否「首映」也是相當重要的。世界首映、亞洲首映,都可能影響入圍其他影展的機會。

 

接下來的地區性跟主題性影展,Leo舉例他今年剛完成的紀錄片OUT RUN為例。這部片內容關於世界唯一的LGBT政黨,欲將一位跨性別女性推進至菲律賓國會,屬於酷兒主題,所以LGBT影展會是很大的市場。這些具主題性的影展很多是受到補助的,相較頗具名聲的大影展,會很願意支付放映版權費作為支持。關於電影節的行銷,Leo提到不能單看一個電影節的規模大小名氣,舉例來說Tribeca影展規模雖然大,卻是以劇情片為主,紀錄片在其中可能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也很少圈子裡的人去看,那意義就不是那麼大。

 

院線行銷雖然也是一種經銷管道,不過大部分紀錄片並無法通過戲院放映獲得收益,反而是一筆支出。相較之下,出售電視版權能夠獲取較高的收益。製片人自己到各個提案大會,如CCDF、仁川國際紀錄片提案大會、Tokyo Docs或到市場展像是Sheffield MeetMarket、IDFA Forum/Docs for Sale進行提案,找資金、找購片買家、找合作代理商,此外也能建立非常多的人脈。其中Leo特別強調在提案的過程中不需要著急,資源或資金不會馬上湧入。買家對有興趣的計畫會在幾個不同時序的提案大會上通過片花和與導演的互動,確認該製作團隊的執行力,再慢慢挹注資金。

 

透過國際代理商代理版權,他們有時也會參與影片製作,擔任執行製片,甚至在影片尚未拍完前就向各國電視台推行預售。很多國際暨公共電視台像日本NHK、法國Arte、英國BBC、德國ZDF、Al Jazeera English(半島電視台)都有採購紀錄片的需求。各個電視台限制要求雖然不盡相同,但能有一個小時跟半個小時的版本,將更有利於電視的版權銷售。若也有打算報名電影節, 則再有一個大約75分鐘的電影版較佳。

 

講到非戲院版權與校園放映的行銷方法時,Leo表示身為紀錄片工作者,他很希望自己的片子能讓學生看到,進而發揮社會影響力。除了一對一的校方購買,新的管道是將影片放到教育行銷發行商的平台,取代原本師長或圖書館員做決定,透過學生瀏覽次數多寡影響學校購入的影片。這邊Leo也提到雖然教育行銷單筆收入和販售電視版權相比少上許多,但因為校園數量十分多,整體下來的收益也是可期待的。非戲院公播放映目前有一種日漸重要的模式-「半」電影院(semi- theatrical),主要是由群眾募資,製片人評估數量,聯繫大學校園、社區中心或電影院做包場放映。

 

在「家用」這塊的行銷,一般而言由發行商處理並且抽成,但如今已越來越多人採取個人發行的模式。Leo在此介紹一個新平台- Quiver,獨立製片的導演可經由此平台把影片上傳至iTunes, Netflix, Hulu, Amazon等頻道。一開始需付費一千塊美金,不過之後賣出去的每一筆費用都是屬於自己的。Leo補充,將片子放到跨國頻道不僅能提高可得性,亦可觸及到更多國際的觀眾。

 

最後Leo提到國際上很多基金會十分重視紀錄片的影響力,若你的片子能對社會有影響、能改變政策或大眾的態度,他們願意支持你的觀點,進而投資使用你的影片並建立夥伴關係。不過最重要的是,在進行拍攝之前,要先知道目標觀眾是哪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