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私塾 Home School

English台灣 / Taiwan2013 / 60 min
導演:黃建亮 Albert J.L. HUANG





家,原本就是每個人生命中的第一所學校。但在學校制度已經相當完熟的華人社會,在家自學反而成了異類。華人對於教育的重視舉世皆知,期盼兒女未來在社會上功成名就,但在考試主導教育內涵的集體意識下,要如何才能夠因應個別學生的資質,循能適性地達到因材施教的差異化教育呢?

 

本片透過四個家庭的家長與小孩──波蘭和台灣組成的國際家庭陳家;堅守傳統價值的詹家;傳統教育體制內適應良好但也選擇自學之路的羅家;曾經在學校受創又重新在體制外學校找回求學之路的麥家──審視四個不同背景、但同樣選擇自學的家庭,他們各自的樣貌與故事。

台灣是目前唯一合法自學的華人地區,即便合法但在執行上仍然困難重重,影片中四個自學家庭向傳統學校體制說不,以極大的勇氣開創自己的道路,面對盤根錯節、弊病叢生的主流教育與社會價值觀。

追求自己孩子快樂成長,與望兒女成龍成鳳的期許是否相互矛盾呢?究竟我們該為孩子準備一個怎樣的學習環境呢?未來的社會究竟需要什麼樣的人才?不同背景環境的家庭與不同資質的孩子如何選擇合適的教育方式?到底什麼對孩子才是最好的?這一切都需要長時間觀察與考驗。

人生只有一次機會,教育方式對孩子未來的影響深遠, 值得我們大家一起來深思。

 

宅私孰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omeschoolstory

 

 


導演簡介

黃建亮,1962年生於台北,南伊利諾大學攝影與電影學士,美國紐約視覺藝術學院攝影美術碩士後,1992年擔任電影《喜宴》劇照及平面攝影。1993年返台於輔仁、淡江、北科大、台藝大等大學擔任教職。1999年擔任《震起的台灣》導演,入圍金鐘獎文教資訊節目導播獎。2005年創立「亮相館影像文化」,首度與Discovery 頻道合作。2011年電影長片《燃燒吧! 歐吉桑》以詼諧荒謬的手法探討眷村老兵與現代年輕人的世代隔閡,以假槍代替真子彈的生存遊戲,寓言戰爭陰影下的台灣,深受好評。

 

 

紀錄片作品

2013 《愛上真台灣:關公》Temple Inc.: Guan Gong
2011 《台灣無比精采:走進總統府》Taiwan Revealed: The Presidential Office
2009 《聚焦台灣:女性禮儀師》Eye On Taiwan: Female Funeral Directors
2009 《921地震十周年》921 Earthquake Special
2005 《台灣人物誌:林懷民》Portraits Taiwan: Lin Hwai-Min

導演的話

父母親與小孩的教養關係從懷孕的那一刻開始,隨著年紀增長到上學讀書,原本也正代表著生命成長的某一個里程碑,但在小孩進入學校後,這種教與養的關係會不會就改變了?

大家都知道台灣的教育問題又多又大,一波又一波的所謂教改,好像努力地想要調整到正確的方向,但不同的說法與批評也從沒間斷過。大部分的家長默默承受現有的制度,想盡辦法讓小孩進更好的學校,或找更多補習班或家教來加強課業,但是很少人會像我們片中的主人翁們一樣,選擇體制以外的方式——回家就學。

拍了這麼多年的紀錄片,完全理解身為一位紀錄片導演的基本功,就是要將自己投入被攝主人翁的情境, 但又要隨時地抽離開來審視全局。但在拍攝《宅.私塾》觀察他人的過程中,我的內心遭逢最嚴厲的挑戰, 我很難跳離開自己。

一九八六年我二十四歲,在AIT(美國在台協會) 櫃台前堅定地告訴面談官員,我到美國研習攝影是為了回台灣擔任影像相關的老師,當時的官員完全不相信我,拒絕我的簽證,後來經過許多關係,努力奔走,終於我成行了,也回來了。如今,既是資深老師的同時, 身為人父的我也不可逃避地,必須面對著自己兒女教育與成長:我該如何把對生命的認知與生存的經驗傳遞給下一代?

我完全可以體會這些家庭有多艱難,他們勇敢地選擇一條幾乎沒人走過的路,把所有的時間、資源和精力都投注在自己的兒女身上。為了小孩的教養他們委屈自己的事業,選擇在家陪著他們一起成長。只因為他們深信這世界不可能有其他人,會像自己一樣無私地付出一切,所以他們不相信學校。

絕對不是金錢與家庭環境的許可,造就了這些宅私塾,而是這些家長們無私無悔的態度。反觀我就完全做不到,只能在鏡頭的後面,深深佩服這幾位被我們拍攝的家長。

今天的我們,正是父母教養的成果。處於今日台灣的處境中,當自己身為人父人母,我們所能給他們的武器或態度,足不足夠面對明天的世界呢?

宅私塾會給你我上一堂最寶貴的課。

 

 

 

> 編輯(管理者使用)